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弊屦的解释

弊屦

常用词

bì jù

ㄅㄧˋ ㄐㄩˋ

时代词语

弊屦详解

词语解释

弊屦bì jù

  • 汉贾谊《新书·谕诚》:“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后因以“弊屦”喻不可轻弃之故旧。

引证解释

  • 后因以“弊屨”喻不可轻弃之故旧。

    汉•贾谊 《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 楚 军败, 昭王 走,屨决,背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 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 昭王 曰:‘ 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屨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 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
    《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 曰:‘人念遗簪弊屨欲与六宫别,可乎?’乃入与夫人嬪御以下诀别莫不歔欷掩涕。”

网络解释

弊屦

弊屦,读音为bì j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可轻弃之故旧。

“弊屦”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4
    ①欺蒙人的坏事。例如作~。营私舞~。②害处,与“利”相对。例如~病。~端。~害。~政。利~。兴利除~。③败,疲困。④古同“蔽”,隐蔽。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5
    ①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例如~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社会黑暗,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②践踏。③同“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