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棒杀的解释
bàng shā

棒杀

常用词

bàng shā

ㄅㄤˋ ㄕㄚ

时代词语

棒杀详解

词语解释

棒杀bàng shā

  • 用棍棒打死。

引证解释

  • 用棍棒打死。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 顿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有犯禁者不避豪彊,皆棒杀之。”

网络解释

棒杀

棒杀亦称杖杀。中国古代法外酷刑。指用木棒将人打死。《陈书·庚持传》曰:“坐杖杀县民免封。”《新唐书·刑法志》载唐德宗时“须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明代自太祖朱元璋始至明末止施廷杖杖杀大臣历朝沿用以至“殿陛行杖,习为故事”。

“棒杀”单字拆分
  • 拼音 bàng 部首总笔画 12
    ①棍子。例如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 hè )。②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例如功课~。身体~。
  • 拼音 shā 部首总笔画 6
    ①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例如~生。~敌。~鸡取卵。~一儆百。②战斗,搏斗。例如~出重围。③消减。例如~风景。④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例如肥皂水~了眼睛。⑤收束。例如~价。~尾。⑥勒紧,扣紧。例如~车。⑦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如笑~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