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西山
zhǔ hù xī shān
ㄓㄨˇ ㄏㄨˋ ㄒㄧ ㄕㄢ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拄笏西山
见“拄笏看山”。
引证解释
见“拄笏看山”。
-
拄
拼音 zhǔ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的平衡。例如~着拐棍走。②讽刺,驳倒:“(云)既论难,连~五鹿君”。 -
笏
拼音 hù 部首 ⺮ 总笔画 10◎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例如朝( cháo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 -
西
拼音 xī 部首 西 总笔画 6①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例如~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②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例如~学。~画。~餐。~医。③姓。 -
山
拼音 shān 部首 山 总笔画 3①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例如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②形状像山的。例如~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③形容大声。例如~响。~呼万岁。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