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关
yú guān
ㄩˊ ㄍㄨㄢ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榆关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
即古海关。古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泛指北方边塞。
引证解释
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南。
引《史记·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晋•伐 楚,败我 大梁、榆关。”
司马贞 索隐:“此 榆关 当在 大梁 之西也。”即 古海关。古称 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 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 河北省 秦皇岛市。
引唐•于志宁 《中书令昭公崔敦礼碑》:“奉勅往 幽州 ……建节 榆关糜清柳室。”
清•钱谦益 《上高阳师相书》:“恭惟老师以黄阁元老出而视师更置将率蒐讨军,实 榆关 一墻,屹为 长城。”
鲁迅 《伪自由书·崇实》:“费话不如少说只剥 崔颢 《黄鹤楼》诗以吊之……日薄 榆关 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泛指北方边塞。
引南朝•齐 谢朓 《雩祭歌·白帝歌》:“嘉树离披榆关命宾鸟;夜月如霜,金风方嫋嫋。”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武成 二年有詔进公都督 瓜州 诸军事、 瓜州 刺史。是以名驰 梓岭声振榆关。”
宋•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又赋《雨中花》一闋云‘……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
国语辞典
榆关
山海关的别名。参见「山海关」条。
引唐·高适〈燕歌行〉:「?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元·迺贤〈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诗二首之二:「征人七月渡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
榆
拼音 yú 部首 木 总笔画 13①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例如~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②姓。 -
关
拼音 guān 部首 丷 总笔画 6①闭,合拢。例如~门。~闭。~张。~停并转( zhǎn )。②拘禁。例如~押。~禁。③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例如~口。~隘。~卡( qiǎ )。~塞( sài )。~津。嘉峪~。④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例如海~。~税。⑤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例如~节。难~。年~。⑥牵连,联属。例如~连。~联。~心。~涉。~乎。~注。~于。有~。⑦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例如~饷。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