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胎珐琅
yín tāi fà láng
ㄧㄣˊ ㄊㄞ ㄈㄚˋ ㄌㄤ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银胎珐琅
银胎珐琅又称银烧蓝,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高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
-
银
拼音 yín 部首 钅 总笔画 11①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例如~子。~杯。~牌。②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例如~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 hāng )。~票。③像银的颜色。例如~白。~发( fà )。~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④同“垠”,边。⑤姓。 -
胎
拼音 tāi 部首 月 总笔画 9①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例如~儿。~生。~教( jiào )(指通过母体对胎儿施加影响,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胚~。怀~。②事的开始,根源。例如祸~。③器物的粗坯。例如泥~。铜~。④衬在衣服、被褥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例如棉花~。 -
珐
拼音 fà 部首 王 总笔画 9珐繁:琺fàㄈㄚˋ 基本解释 ◎〔~琅〕用硼砂、玻璃粉、石英等加铅、锡的氧化物烧制而成的像釉子似的涂料,涂在金属表面作为装饰,亦可防锈。亦称“法蓝”。 -
琅
拼音 láng 部首 王 总笔画 11①〔~~〕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②〔~玕〕像珠子的美石。③〔~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