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御史中丞的解释
shǐ zhōng chéng

御史中丞

常用词

yù shǐ zhōng chéng

ㄩˋ ㄕˇ ㄓㄨㄥ ㄔㄥˊ

时代词语

御史中丞详解

词语解释

御史中丞yù shǐ zhōng chéng

  • 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引证解释

  • 官名。 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 东汉 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 北魏 一度改称御史中尉。 唐•宋 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网络解释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称中尉。 南北朝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无疑。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这是因为避讳的缘故。唐、五代、宋均大夫与中丞并置唯大夫极少除授,仍以中丞为长官。 明朝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废。 清朝督抚常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时以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习称督抚为中丞。

“御史中丞”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
    ①驾驶车马。例如~车。~者。②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事”。~下。~众。③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例如~用。~览。~旨。~赐。~驾亲征。④抵挡。例如防~。~敌。~寒。
  • 拼音 shǐ 部首总笔画 5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例如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②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例如太~。内~。③古代官职。例如刺~。御~。④姓。
  • 拼音 zhōng,zhòng 部首总笔画 4
    ①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例如~心。当( dàng )~。~原。~华。②在一定范围内,里面。例如暗~。房~。~饱。③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如~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④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例如在研究~。⑤特指“中国”例如~式。~文。⑥适于,合于。例如~看。
  • 拼音 chéng 部首总笔画 6
    ①帮助,辅佐。例如~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②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例如府~。县~。③古同“承”,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