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两
xiăo liăng
ㄒㄧㄠˇ ㄌㄧㄤ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小两
隋·唐衡名。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引证解释
隋 唐•衡名。 隋 唐 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铢为一小两,三小两为一大两。
引《旧唐书·食货志上》:“凡权衡度量之制……调鐘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制用小升小两,自餘公私用大升大两。”
今市制分一斤为十两故俗称以前分一斤为十六两之两为小两。
网络解释
小两
小两是汉语词汇,拼音为xiǎo liǎng,意思是隋唐衡名。
-
小
拼音 xiǎo 部首 小 总笔画 3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例如~雨。矮~。短~精悍。②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例如~事。~节。~题大作。~打~闹。③时间短。例如~坐。~住。④年幼小,排行最末。例如~孩。⑤谦辞。例如~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⑥妾。例如~房。 -
两
拼音 liǎng 部首 一 总笔画 7①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例如~个黄鹂。~本书。②双方。例如~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③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例如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④表示不定数目。例如~下子。~着儿( zhā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