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虎
xióng hǔ
ㄒㄩㄥˊ ㄏㄨ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熊虎
熊与虎。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比喻凶猛勇猛。借喻勇猛的将士。
引证解释
熊与虎。
引汉•张衡 《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引《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
唐•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比喻凶猛,勇猛。
引《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 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 曰:‘真熊虎之士也。’”借喻勇猛的将士。
引汉•陈琳 《武军赋》:“衝钩竞进熊虎争先。”
晋•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
《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復中原。”
国语辞典
熊虎
熊和虎。
引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魏·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形容勇猛。
引《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
引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
《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复中原。」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
引《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网络解释
熊虎
熊虎,男,国家特级化妆讲师于2000年----2005年荣获中国十大化妆师中国百强造型师。2004年SWATCH手表、KAPPA、GUUCI周年庆典发布担任特邀化妆嘉宾。
-
熊
拼音 xióng 部首 灬 总笔画 14①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例如狗~(即“黑熊”)。~掌。~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胆(熊的胆,可入药)。~包(喻无能的人,废物)。②方言,指斥责。例如挨了一顿~。③姓。 -
虎
拼音 hǔ 部首 虍 总笔画 8①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例如~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②勇猛、威武。例如~将。~势。~劲。~威。~~。~气。③古同“唬”,威吓。④古同“琥”,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