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吐绶鸡的解释
shòu

吐绶鸡

常用词

tǔ shòu jī

ㄊㄨˇ ㄕㄡˋ ㄐㄧ

时代词语

吐绶鸡详解

词语解释

吐绶鸡tǔ shòu jī

  • 吐绶鸡科(Meleagrididae)的一种鸟。头部有红色肉质突起羽毛有黑、白、深黄等色。也叫“吐锦鸡”、“真珠鸡”、“七面鸟”俗称“火鸡”。今多饲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绶,故称。

    turkey;

引证解释

  • 鸟名。也叫吐锦鸡、真珠鸡、七面鸟俗称火鸡。产于 巴 峡 及 闽 广 山中,今多饲作家禽。以喉下有肉垂,似绶,故称。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附吐绶鸡:“出 巴峡 及 闽 广 山中人多畜玩。大者如家鸡,小者如鴝鵒。头颈似雉,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圆点,如真珠斑。项有嗉囊内藏肉綬,常时不见每春夏晴明,则向日摆之。顶上先出两翠角二寸许,乃徐舒其頷下之綬,长阔近尺,红碧相间采色焕烂……此鸟生亦反哺。行则避草木故《禽经》谓之避株,《食物本草》谓之吐锦鸡《古今注》谓之锦囊,《蔡氏诗话》谓之真珠鸡,《倦游録》谓之孝鸟《诗经》谓之鷊。”
    清•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二韵》:“带箭鸟拖尾吐綬鸡赘肉。”

国语辞典

吐绶鸡tǔ shòu jī

  • 动物名。鸟纲鹑鸡目雉科。体高大雄者高达九十公分雌者较小。头部无羽毛,青色。上嘴根有肉冠能伸缩;喉下垂生有红色肉瓣。翅膀强大羽毛颜色因品种而异。雄者时常将尾羽展开成扇形并发出叫声,而其肉冠及肉瓣会时时变色灿烂夺目故称为「吐绶鸡」。

“吐绶鸡”单字拆分
  • 拼音 tǔ,tù 部首总笔画 6
    ①使东西从口里出来。例如~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②放出,露出。例如高粱~穗。~故纳新。③说出。例如~话。一~为快。
  • 拼音 shòu 部首总笔画 11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例如印~。~带。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例如公~。母~。~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