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沈葆桢的解释
shěn băo zhēn

沈葆桢

常用词

shěn băo zhēn

ㄕㄣˇ ㄅㄠˇ ㄓㄣ

时代词语

沈葆桢详解

词语解释

沈葆桢shěn băo zhēn

  • (1820-1879)清末官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对开发台湾有所贡献。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水师督办海防,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国语辞典

沈葆桢shěn băo zhēn

  • 人名。(西元1820~1879)​字翰宇,一字幼丹,清侯官人(今福建闽侯县)​。道光进士授编修,咸丰间署广信府。太平军兴以守城有功,擢江西巡抚。同治间总理福建船政十三年,日本窥伺台湾负责加强台湾防务以及开发等一切事宜。光绪初官至两江总督,卒谥文肃。

网络解释

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回朝廷,上北京后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沈葆桢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感到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师。

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于任上享年59岁。谥文肃,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

(概述图片来源)

“沈葆桢”单字拆分
  • 拼音 shěn,chén 部首总笔画 7
    ①通“瀋”。汁:“为榆~”。②沈阳,地名,在辽宁省。③姓。
  • 拼音 bǎo 部首总笔画 12
    ①草茂盛的样子,草木丛生的样子:“头如蓬~”。②古书上说的一种菜。③车盖。例如羽~。④藏,蔽。例如~光(隐蔽其光不让人知道,喻才智藏而不露)。⑤保持。例如~真。永~青春。⑥古同“宝”,珍贵。⑦古同“保”,保护。⑧姓。
  • 拼音 zhēn 部首总笔画 10
    ①坚硬的木头。②古代打土墙时所立的木柱,泛指支柱。例如~干( gàn )(喻能胜重任的人)。③古书上指女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