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一
shí yī
ㄕˊ ㄧ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什一
十分之一。
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以十博一。《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引证解释
十分之一。
引《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一,恶田居什二,良田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
《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 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明史·李应祥传》:“贼先断浮桥,士卒多溺死 显 及二子与焉。 元镇 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清•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
引《管子·治国》:“关市之租府库之徵,粟什一。”
《穀梁传·哀公十二年》:“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赋非正也。”
范宁 注:“私得其什而官税其一,故曰什一。”
《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赵岐 注:“民耕五十亩,贡上五亩;耕七十亩者,以七亩助公家耕;百亩者彻取十亩以为赋。”
宋•苏轼 《策别十五》:“三代之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於什一而取,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以十博一。
引《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后因以“十一”泛指经商。 元•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小生姓 王 名 真字 彦实,乃 弘农 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
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玉翁 以其贫也,予钱十五贯,使营什一。”
国语辞典
什一
十分之一。
引《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网络解释
什一
什一,源于《旧约》时代而为基督教会所采用的赋税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平信徒要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词条释义:十分之一;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以十博一。
-
什
拼音 shí,shén 部首 亻 总笔画 4①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例如~百(十倍和百)。~一(十分之一)。~袭珍藏(形容极其珍重地收藏物品)。②各种的,各样的。例如~锦(各种各样东西凑成的食品)。~物。③诗篇。例如篇~。雅~。 -
一
拼音 yī 部首 一 总笔画 1①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②纯;专。例如专~。~心~意。③全;满。例如~生。~地水。④相同。例如~样。颜色不~。⑤另外的。例如蟋蟀~名促织。⑥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例如算~算。试~试。⑦乃;竞。例如~至于此。⑧部分联成整体。例如统~。整齐划~。⑨或者。例如~胜~负。⑩初次。例如~见如故。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