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渡河
sān shǐ dù hé
ㄙㄢ ㄕˇ ㄉㄨˋ ㄏㄜ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国语辞典
三豕渡河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参见「三豕涉河」条。
引汉·蔡邕〈月令问答〉:「盖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
三
拼音 sān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例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②表示多次或多数。例如~思而行。~缄其口。 -
豕
拼音 shǐ 部首 豕 总笔画 7◎shǐ ㄕˇ 猪。例如封~长蛇。狼奔~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
渡
拼音 dù 部首 氵 总笔画 12①横过水面。例如~船。~桥。~河。摆~。强~。远~重洋。②由此到彼。例如~过难关。③转手,移交。例如引~。④过河的地方。例如~口。~头。 -
河
拼音 hé 部首 氵 总笔画 8①水道的通称。例如~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②特指中国黄河。例如~套。~防。③指“银河系”例如天~。~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