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
sān shǐ shè hé
ㄙㄢ ㄕˇ ㄕㄜˋ ㄏㄜ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引证解释
亦省作“三豕”。
引《吕氏春秋·察传》:“子夏 之 晋过 卫,有读史记者曰:‘ 晋•师三豕涉 河。’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 晋•而问之,则曰 晋•师己亥涉 河 也。”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汉•蔡邕 《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诗:“温寻简策评三豕点缀文章学受辛。”
清•赵翼 《漫兴》诗:“观史眼渐迷三豕导气身将学 五禽。”
国语辞典
三豕涉河
古代「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近卫国人读晋史,乃误将「己亥涉河」读成「三豕涉河」。见《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后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也作「三豕渡河」。
例如:「古来字体多所转变三豕涉河之误,屡见不鲜!」
-
三
拼音 sān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例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②表示多次或多数。例如~思而行。~缄其口。 -
豕
拼音 shǐ 部首 豕 总笔画 7◎shǐ ㄕˇ 猪。例如封~长蛇。狼奔~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
涉
拼音 shè 部首 氵 总笔画 10①步行过水。例如~渡。~江。跋~。②到,经历。例如~世(经历世事)。~历。~险。~足。③牵连,关连。例如~及。~嫌。~外(涉及与外国关系的)。交~。牵~。~猎。④动,着( zhuó )例如~笔。 -
河
拼音 hé 部首 氵 总笔画 8①水道的通称。例如~道。~沟。~谷。~流。~滩。~沿。~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港。~湾。~网。~运。内~。②特指中国黄河。例如~套。~防。③指“银河系”例如天~。~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