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衔
shé xián
ㄕㄜˊ ㄒㄧㄢ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蛇衔
亦作“蛇衔”。
即蛇含。
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引证解释
亦作“虵衔”。
即蛇含。 南朝 宋•刘敬叔 《异苑》卷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餘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参见“蛇含”。
引《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蛇含》﹝集解﹞引 陶弘景 曰:“蛇衔处处有之。有两种并生石上,亦生黄土地。当用细叶有黄花者。”谓蛇衔珠报恩。
引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 之珠” 汉•高诱 注:“隋侯 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 隋侯 之珠,盖明月珠也。”
宋•薛季宣 《读邸报》诗:“豺祭如生兽虵衔欲报珠。”
网络解释
蛇衔
蛇衔草的俗称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丛生。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 。蛇衔草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浑圆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粗锯齿下部全缘,上面近于无毛,下面脉间有绢状毛;托叶阔披针形基部与叶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