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三三制的解释
sān sān zhì

三三制

常用词

sān sān zhì

ㄙㄢ ㄙㄢ ㄓˋ

时代词语

三三制详解

词语解释

三三制sān sān zhì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引证解释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

  • 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

    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网络解释

三三制

三三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在人员组成上采取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体现。对于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败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为防止地主豪绅钻进政治机关规定基层政权的成份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酌情变通。这一制度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蒋介石的一党专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三制”单字拆分
  • 拼音 sān 部首总笔画 3
    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例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②表示多次或多数。例如~思而行。~缄其口。
  • 拼音 zhì 部首总笔画 8
    ①规定。例如因地~宜。~定。~式。~宪。②限定,约束,管束。例如~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③法规,制度。例如民主集中~。公有~。④造,作。例如~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 páo )~。⑤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如~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⑥古代帝王的命令。例如~诰。⑦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