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三竿
rì chū sān gān
ㄖˋ ㄔㄨ ㄙㄢ ㄍㄢ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日出三竿
指日出已经很高时间不早了。
例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唐·刘禹锡《竹枝词》
英late in the morning;
引证解释
同“日上三竿”。
引《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 蜀 客驻兰橈。”
宋•苏辙 《春日耕者》诗:“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餉迟。”
元•王燧 《台城路·题<楚江春晓>》词:“长天带水,正日出三竿,客船犹艤。”
《歧路灯》第九二回:“早晨醒时便起不是一定要日出三竿学那高僧出定的功课。”
国语辞典
日出三竿
太阳已上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表示时候不早。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也作「日上三竿」。
引《歧路灯·第九二回》:「早晨醒时便起不是一定要日出三竿,学那高僧出定的的功课。」
-
日
拼音 rì 部首 日 总笔画 4①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例如~月星辰。~晷( guǐ )(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②白天,与“夜”相对。例如~班。③天,一昼夜。例如多~不见。今~。~程。④某一天。例如纪念~。⑤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⑥时候。例如春~。往~。⑦每天,一天一天地。例如~记。~益。⑧特指“日本国”。 -
出
拼音 chū 部首 凵 总笔画 5①从里面到外面。例如~访。初~茅庐。~笼。②往外拿,支付。例如~力。~钱。~谋画策。入不敷~。③离开。例如~发。~轨。~嫁。④产生,生长。例如~产。~品。~人才。⑤发生。例如~事。⑥显露。例如~现。~名。⑦超过。例如~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⑧来到。例如~席。~勤。⑨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例如~处( chù )。语~《孟子》。⑩显得量多。例如这米~饭。⑪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例如提~问题。⑫传( chuán )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
三
拼音 sān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例如~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②表示多次或多数。例如~思而行。~缄其口。 -
竿
拼音 gān 部首 ⺮ 总笔画 9①竹子的主干。例如竹~。立~见影。揭~而起。②特指“钓鱼竿”例如垂~。投~。~钓。③古代指竹简。例如~牍(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