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阻八挡
qī zǔ bā dăng
ㄑㄧ ㄗㄨˇ ㄅㄚ ㄉㄤ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七阻八挡
形容多次阻拦。
引证解释
形容多次阻拦。
引叶文玲 《井旁的柚子树》:“老凌 七阻八挡好不容易才说服了他不抱柴禾烧茶,也不去小街口买烟。”
-
七
拼音 qī 部首 一 总笔画 2①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②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③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阻
拼音 zǔ 部首 阝 总笔画 7①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②拦挡。例如~挡。~隔。~拦。~力。~挠。梗~。劝~。~击。~抑。~滞。~难( nán )。~塞( sè )。③艰难。例如道~且长。 -
八
拼音 bā 部首 八 总笔画 2◎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例如~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
挡
拼音 dǎng,dàng 部首 扌 总笔画 9①阻拦,遮蔽。例如阻~。拦~。遮~。②指“排挡”例如挂~。换~。③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