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七步成诗的解释
chéng shī

七步成诗

常用词

qī bù chéng shī

ㄑㄧ ㄅㄨˋ ㄔㄥˊ ㄕ

时代词语

七步成诗详解

词语解释

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引证解释

  • 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朱自清 《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国语辞典

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 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若无法完成将处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以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

    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真不愧是诗词名家。」

    江郎才尽

“七步成诗”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①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②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③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 拼音部首总笔画 7
    ①行走。例如~兵。~行( 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②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例如~韵。~其后尘。~武前贤。③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例如~伐。~测。寸~难行。④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例如~骤。初~。⑤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⑥同“埠”,多用于地名。⑦姓。
  • 拼音 chéng 部首总笔画 6
    ①做好,做完。例如~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②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例如~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③变为。例如长~。变~。④可以,能行。例如~,就这么办。⑤称赞人能力强。例如他办事麻利,真~。⑥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如~年累( lěi )月。⑦已定的,定形的。例如~规。~俗。~见。~例。~竹在胸。⑧十分之一。例如增产三~。⑨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⑩姓。
  • 拼音 shī 部首总笔画 8
    ①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例如~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②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