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樵苏不爨的解释
qiáo cuàn

樵苏不爨

常用词

qiáo sū bù cuàn

ㄑㄧㄠˊ ㄙㄨ ㄅㄨˋ ㄘㄨㄢˋ

时代词语

樵苏不爨详解

词语解释

樵苏不爨qiáo sū bù cuàn

  • 谓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贫困。

引证解释

  • 谓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贫困。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有似 周党 之过 閔子。”
    明•宋濂 《桑仁卿传》:“仁卿 娶同县人 项寄瑗其贤絶。 仁卿 固安贫,终日樵苏不爨, 项 无纤介见於容容。”
    亦作“樵苏失爨”。 清•吴伟业 《偶成》诗之十二:“冠櫛懒施高枕,樵苏失爨清谈。”

国语辞典

樵苏不爨qiáo sū bù cuàn

  • 虽有薪草,却无粮食可炊。形容清贫的生活。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樵苏不爨”单字拆分
  • 拼音 qiáo 部首总笔画 16
    ①柴,散木。例如~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②打柴。例如~夫。~客。③古同“谯”,谯楼。
  • 拼音 sū,sù 部首总笔画 7
    ①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②指须头下垂物。例如流~。③昏迷中醒过来。例如~生。~醒。死而复~。④缓解,解除。例如以~其困。⑤特指“江苏省”、“苏州市”例如~剧。~绣(苏州的刺绣)。⑥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⑦姓。⑧见“噜”字“噜苏”。
  • 拼音 bù,fǒu 部首总笔画 4
    ①副词。②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例如~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如~,我不知道。④用在句末表疑问。例如他现在身体好~?
  • 拼音 cuàn 部首总笔画 30
    ①烧火做饭。例如分居各~。②灶:“客传萧寒~不烟。”③中国宋杂剧、金院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例如《讲百花~》。《文房四宝~》。④演戏:“夫优伶~演,实始有唐《目连救母》之起。”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