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
ㄆㄨˊ ㄍㄨㄥ ㄧㄥ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植物( Tarax acum mongolicum )全株含白浆,叶丛生,花黄色果实褐色上带白色软毛,可顺风飘散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
英dandelion;
引证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有白色乳汁。叶丛生,匙形或狭长倒卵形边缘羽状浅裂或齿裂。冬末春初抽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一白色绒球可随风飞散。嫩株可供食用和作猪饲料根茎可以入药有解毒清热的作用,又是健胃剂。
引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蒲公英》﹝集解﹞引 韩保昇 曰:“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七:“蒲公英是黄色迭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这种植物的花。
国语辞典
蒲公英
植物名。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茎短,叶羽状复叶有乳汁,呈线状披针形。花为黄色舌状花,瘦果褐色,呈纺缍形,顶端著生白色冠毛,便于散布。嫩叶可作蔬菜可入药。因其带有苦味故也称为「苦药草」。
网络解释
蒲公英 (菊科蒲公英属植物)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
蒲
拼音 pú 部首 艹 总笔画 13①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例如~黄(蒲的花粉)。~棒。~草。~绒。~扇。②指“菖蒲”例如~节。~月(指农历五月)。③庵,用草盖的圆形屋。④古同“匍”,匍伏。⑤姓。 -
公
拼音 gōng 部首 八 总笔画 4①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例如~正。~心。大~无私。②共同的,大家承认的。例如~理。~式。~海。~制。③国家,社会,大众。例如~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④让大家知道。例如~开。~报。~然。⑤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如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⑥敬辞,尊称男子。例如海~。包~。诸~(各位)。⑦雄性的。例如~母。~畜。⑧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例如~~。外~(外祖父)。⑨姓。 -
英
拼音 yīng 部首 艹 总笔画 8①花。例如落~缤纷。②才能出众,才能出众的人。例如~俊。群~荟萃。~才。~雄。~烈。③精华,事物最精粹的部分。例如精~。~华。含~咀华。④用羽毛做的矛饰。例如二矛重( chǒng )~。⑤同“瑛”,似玉的美石。⑥指“英国”例如~文。⑦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