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鬲
píng gé
ㄆㄧㄥˊ ㄍㄜ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平鬲
谓车两旁之上高出于轼的平木。
引证解释
谓车两旁之上高出于轼的平木。按,式即轼,车前扶手的横木。参见“平较”。
引《周礼·考工记·舆人》“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 郑玄 注“较两輢上出式者。”
唐•贾公彦 疏:“较,谓车舆两相,今人谓之平鬲也。”
孙诒让 正义引 郑珍 云:“《説文》:‘輢车旁也。’则輢止是车两旁之称。注云‘两輢’,犹两旁也。‘上出式’者,谓两旁之上,高出於式之平木。此平木为较,犹较前平木为式。式崇较崇,并是平木距箱底之高……较木平设,故此及《车人》疏谓之平鬲。 《山虞》疏及《诗·卫风·淇澳》 孔 疏又作平较。”
网络解释
平鬲
平鬲,谓车两旁之上高出于轼的平木。
-
平
拼音 píng 部首 干 总笔画 5①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例如~地。~面。~原。②均等。例如~分。~行( xíng )。抱打不~。公~合理。③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例如~列。~局。~辈。④安定、安静。例如~安。~服。⑤治理,镇压。例如~定。⑥抑止(怒气)例如他把气~了下去。⑦和好:“宋人及楚人~”。⑧一般的,普通的。例如~民。~庸。~价。~凡。⑨往常,一向。例如~生(a.从来;b.终身)。~素。⑩汉语四声之一。例如~声。~仄。⑪姓。⑫〔~假( 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⑬古同“评”,评议。 -
鬲
拼音 gé,lì 部首 鬲 总笔画 10◎〔~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