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
míng zhū
ㄇㄧㄥˊ ㄓㄨ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例掌上明珠。
英pearl;
引证解释
光泽晶莹的珍珠。
引汉•班固 《白虎通·封禅》:“江出大贝海出明珠。”
《新唐书·薛收传》:“明珠兼乘未若一言。”
鲁迅 《花边文学·<如此广州>读后感》:“汉•求明珠 吴 征大象,中原人历来总到 广东 去刮宝贝。”比喻忠良的人。
引《楚辞·刘向<九叹·忧苦>》:“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璣之坚藏。”
王逸 注:“言忠良弃捐,谗佞珍用也。”比喻可宝贵的事物。
引唐•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驪目。”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汀 诗九十六字。”
此谓 卢汀 诗字字似明珠。 朱德 《和董老过春节诗》:“座中邀远客杯下吐明珠。”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三七山漆和田漆》:“最近我对于三七感到特别的兴趣。它出产于 云南 等地可以算是中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道教谓眼睛。
引《黄庭内景经·天中》:“眉号华盖覆明珠。”
梁丘子 注:“明珠,目也。”
国语辞典
明珠
宝珠。
引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明珠翠羽往往而在。」
晋·左思〈魏都赋〉:「虽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比喻珍爱的人。
例如:「她是她父母亲的掌上明珠。」
网络解释
明珠 (汉语词语)
明珠(Bright pearl),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íng zhū。即指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也比喻忠良的人。
-
明
拼音 míng 部首 日 总笔画 8①亮,与“暗”相对。例如~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②清楚。例如~白。~显。~晰。~了。~确。~朗。③懂得,了解。例如~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④公开,不隐蔽。例如~说。~讲。~处。⑤能够看清事物。例如~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⑥睿智。例如英~。贤~。~君。⑦视觉,眼力。例如失~。⑧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如~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⑨次(专指日或年)例如~日。~年。⑩中国朝代名。例如~代。⑪姓。 -
珠
拼音 zhū 部首 王 总笔画 10①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例如~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②像珠子的东西。例如汗~。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