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liù tāo
ㄌㄧㄡˋ ㄊㄠ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六韬
亦作“六弢”。兵书名。旧题周·吕望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引证解释
亦作“六弢”。
兵书名。旧题 周 吕望 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
引《庄子·徐无鬼》:“吾所以説吾君者横説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説之则以《金板》《六弢》。”
成玄英 疏:“《金版》《六弢》《周书》篇名也,或言祕讖也。本有作韜字者,随字读之,云是 太公 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弢也。”后世用以指称兵法韬略。
引南朝•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法奇於三略义秘於六韜。”
宋•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金版六韜初试烟歛山空迥,低草见牛羊。”
明•汪廷讷 《种玉记·荐甥》:“你精三略諳六韜, 养由基 穿杨技高。”
国语辞典
六韬
书名。指文、武、龙、虎、豹、犬韬。相传为周太公望所撰。六卷。曾号为「武学七书」之一为谈兵者所称道。其中述殷周情事多奇闻异说可供神话研究参考。
网络解释
六韬 (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曰:“《太公》237篇其中《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清沈钦韩说:《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兵》者即《太公兵法》。但从南宋开始《太公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但是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太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伪书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
六
拼音 liù,lù 部首 八 总笔画 4①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例如~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 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②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
韬
拼音 tāo 部首 韦 总笔画 14①弓或剑的套子。②隐藏,隐蔽。例如~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③用兵的谋略。例如~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