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
là bā zhōu
ㄌㄚˋ ㄅㄚ ㄓㄡ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腊八粥
在腊月初八用米、豆、枣、栗、莲子等煮成的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众僧,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英rice porridge with nuts and dried fruit eaten on 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引证解释
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八。是日各大寺院用果子杂拌煮粥,分食僧众,因有此称。民间亦相沿成俗。
引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寳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红楼梦》第十九回:“明儿是腊八儿了世上的人都熬腊八粥。”
沈从文 《腊八粥》:“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国语辞典
腊八粥
腊八日时用杂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饭。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后通行于民间。
引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十二月》:「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网络解释
腊八粥 (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