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体
lì tǐ
ㄌㄧˋ ㄊㄧ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隶体
书体的一种。即隶书。
引证解释
书体的一种。即隶书。参见“隶书”。
引《魏书·术艺传·江式》:“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
明•张鼎思 《<路史·前纪后纪>序》:“是书字多隶体而传写既久,舛譌亦甚。”
网络解释
隶体
隶体又称“隶书体”,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
隶
拼音 lì,dài 部首 隶 总笔画 8①附属,属于。例如~属。配~(从属)。直~中央。②封建时代的衙役。例如~卒。皂~。徒~。③旧时地位低下而被奴役的人。例如奴~。~仆。④隶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例如~书。~字。汉~。 -
体
拼音 tǐ,tī 部首 亻 总笔画 7①人、动物的全身。例如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②身体的一部分。例如四~。五~投地。③事物的本身或全部。例如物~。主~。群~。④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例如固~。液~。~积。⑤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例如~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⑥事物的格局、规矩。例如~系。~制。⑦亲身经验、领悟。例如~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 xíng )。⑧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例如~谅。~贴。~恤。⑨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