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尺
lǜ chǐ
ㄌㄩˋ ㄔ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律尺
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以累黍为法。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尺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分为一寸,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是为律尺。以黍粒横排,则百粒为一尺,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
引证解释
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以累黍为法。相传 黄帝 命 伶伦 造律之尺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分为一寸,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是为律尺。以黍粒横排,则百粒为一尺,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参阅 明•朱载堉 《律吕精义·审度》。
引宋•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初 仁宗 命 李照 改定大乐……公上疏论律尺之法。”
国语辞典
律尺
古代调音律用的度长器。相传黄帝命令伶伦造律尺以一黍的纵长为一分,律尺共长八十一分。
网络解释
律尺
律尺是汉语词汇,读音lǜchǐ,意思是以制定乐律的度尺。
-
律
拼音 lǜ 部首 彳 总笔画 9①法则,规章。例如纪~。法~。定~。规~。清规戒~。~师。②约束。例如~己。③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例如~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④旧诗的一种体裁。例如~诗。⑤姓。 -
尺
拼音 chǐ,chě 部首 尸 总笔画 4①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例如~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②量长度的器具。例如竹~。③像尺的东西。例如铁~。仿~。戒~。④形容微少或短小。例如~布。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