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kāng yǒu wéi
ㄎㄤ ㄧㄡˇ ㄨㄟ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康有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英Kang Youwei;
国语辞典
康有为
人名。(西元1858~1927)字长素改字更生,晚年又字更甡清学者及政治家,南海人。治经以今文为宗旁采当时流行的西洋学术思想自成一家言。光绪二十四年以工部主事赞德宗行新政失败后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民国成立后谋复辟,迄无成。著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孟子微》等多种。
网络解释
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
康
拼音 kāng 部首 广 总笔画 11①安宁。例如~乐( lè )。~平。~宁。②空,空虚。例如萝卜~了。③宽阔。例如~庄。~衢(四通八达的大路)。④无病。例如~健。~复。~泰。健~。⑤丰盛。例如小~。~年。⑥姓。 -
有
拼音 yǒu,yòu 部首 月 总笔画 6①存在。例如~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②表示所属。例如他~一本书。③表示发生、出现。例如~病。情况~变化。④表示估量或比较。例如水~一丈多深。⑤表示大、多。例如~学问。⑥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例如~劳。~请。⑦无定指,与“某”相近。例如~一天。⑧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例如~夏。~宋一代。 -
为
拼音 wéi,wèi 部首 丶 总笔画 4①做,行,做事。例如~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②当做,认做。例如以~。认~。习以~常。③变成。例如成~。④是。例如十两~一斤。⑤治理,处理。例如~政。⑥被。例如~天下笑。⑦表示强调。例如大~恼火。⑧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例如敌未灭,何以家~?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