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让
kè ràng
ㄎㄜˋ ㄖㄤ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克让
亦作“克攘”。
能谦让。
引证解释
亦作“克攘”。能谦让。
引《书·尧典》:“允恭克让。”
孔 传:“克能。”
孔颖达 疏:“善能谦让。”
《孔子家语·六本》:“昔 尧 治天下之位犹允恭以持之,克让以接下。”
《汉书·艺文志》:“合於 尧 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颜师古 注:“攘古让字。”
明•李东阳 《新修平阳府城记》:“且 阳平 之民旧称勤俭,服劳、温恭、克让有 尧 之遗风。”
国语辞典
克让
能够谦让。
引《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家怀克让之风人咏康哉之诗。」
网络解释
克让
克让,武皇之仲弟也。少善骑射以勇悍闻。咸通中,从讨庞勋,以功为振武都校。乾符中,王仙芝陷荆、襄,朝廷征兵克让率师奉诏,贼平,以功授金吾将军,留宿卫。初,懿祖归朝,宪宗赐宅于亲仁坊,自长庆以来相次一人典卫兵。武皇之起云中,杀段文楚,朝议罪之,命加兵于我,惧,将逃归,天子诏巡使王处存夜围亲仁坊捕克让。诘旦兵合克让与纪纲何相温、安文宽、石的历十余骑弯弧跃马,突围而出。官军数千人追之比至渭桥,死者数百。克让自夏阳掠船而济,归于雁门。明年武皇昭雪,克让复入宿卫。黄巢犯阙僖宗幸蜀,克让时守潼关,为贼所败,以部下六七骑伏于南山佛寺,夜为山僧所害。
-
克
拼音 kè 部首 十 总笔画 7①能够。例如~勤~俭。②战胜,攻下。例如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③制伏。例如~服。~制。~己奉公。以柔~刚。④严格限定。例如~日。~期。~扣。⑤消化。例如~食。⑥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例如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⑦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让
拼音 ràng 部首 讠 总笔画 5①不争,尽( jǐn )着旁人。例如~步。~位。谦~。②请。例如~茶。③许,使。例如不~他来。④任凭。例如~他闹去。⑤被。例如~雨淋了。⑥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例如出~。转( zhuǎn )~。⑦闪避。例如~开。当仁不~。⑧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⑨古同“攘”,侵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