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
ㄐㄩㄣ ㄊㄧㄢˊ ㄓ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均田制
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国语辞典
均田制
由于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人民流离户口锐减土地逐渐集中于少数大地主和权势之家。北魏孝文帝为了制止地主强豪的兼并而实行「均田制」。即男夫十五岁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又给桑田男夫一人二十亩,身终不还。其后北齐、隋、唐均沿用此制而稍有变革。
网络解释
均田制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实施范围一说始终仅实施于北中国一说隋统一后实施于全国。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同时西魏权臣宇文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一直沿用至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起用募兵制,停用兵府鱼符,之后名存实亡。
-
均
拼音 jūn 部首 土 总笔画 7①平,匀,引申为调和。例如~衡。势~力敌。平~。②皆,都,老少~安。③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④古同“韵”,和谐的声音。⑤〔~钟〕古代乐器。⑥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
田
拼音 tián 部首 田 总笔画 5①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例如~野。耕~。②和农业有关的。例如~家。~园。③古同“畋”,打猎。④古同“佃”,耕作。⑤姓。 -
制
拼音 zhì 部首 刂 总笔画 8①规定。例如因地~宜。~定。~式。~宪。②限定,约束,管束。例如~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③法规,制度。例如民主集中~。公有~。④造,作。例如~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 páo )~。⑤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如~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⑥古代帝王的命令。例如~诰。⑦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