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寒蝉的解释
hán chán

寒蝉

常用词

hán chán

ㄏㄢˊ ㄔㄢˊ

时代词语

寒蝉详解

词语解释

寒蝉hán chán

  •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winter cicada;

  •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宋·柳永《雨霖铃》

    a kind of cicada;

引证解释

  • 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郑玄 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李善 注:“蔡邕 《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清•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

  • 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刘胜 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李贤 注:“谓寂默也。 《楚词》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宋一鸿 《和萝庵钝公诗》:“有教既无类敢噤寒蝉口。”

  • 古代妇女的面饰。因状如蝉故称。

    明•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向妆臺半贴寒蝉,挥玉管羞题冰蠒。”

国语辞典

寒蝉hán chán

  • 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 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 蝉至天寒则不鸣。故用来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网络解释

寒蝉 (词语释义)

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 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有黄绿斑点、翅透明。

“寒蝉”单字拆分
  • 拼音 hán 部首总笔画 12
    ①冷,与“暑”相对。例如~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②害怕。例如~心。③穷困,有时用作谦辞。例如~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 拼音 chán 部首总笔画 14
    ①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例如~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②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例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