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
hǔ xiào
ㄏㄨˇ ㄒㄧㄠ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虎啸
虎吼叫。
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语本《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孔颖达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引证解释
虎吼叫。
引三国 魏 曹丕 《十五》诗:“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
晋•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颠。”
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
引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孔颖达 疏:“虎是威猛之兽,风是震动之气,此亦是同类相感。故虎啸则谷风生,是风从虎也。”
汉•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
晋•赵至 《与嵇茂齐书》:“龙睇大野虎啸六合。”
唐•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子房 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国语辞典
虎啸
虎吼。
引《文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文选·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之一》:「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
网络解释
虎啸 (国内知名易经学者)
国内知名的易经学者中医学和中国国学的学者中西医结合的开创者有著名的代表作《商战易经》等。
虎啸 (汉语词汇)
虎啸,汉语词汇。
拼音:hǔ xiào
释义:1、虎吼叫。2、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
-
虎
拼音 hǔ 部首 虍 总笔画 8①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例如~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②勇猛、威武。例如~将。~势。~劲。~威。~~。~气。③古同“唬”,威吓。④古同“琥”,琥珀。 -
啸
拼音 xiào 部首 口 总笔画 11①撮口作声,打口哨。例如~歌(吟咏)。~傲。~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山林”)。呼~。仰天长~。②动物拉长声叫。例如虎~。猿~。③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例如北风呼~。海~。④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例如飞机尖~着冲上蓝天。炮弹呼~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