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马
guăi zǐ mă
ㄍㄨㄞˇ ㄗˇ ㄇㄚ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拐子马
亦称“拐子阵”。亦称“拐子马阵"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a4805d08d">拐子马阵”。
古骑兵阵法名。选用精锐骑兵为大阵的左右翼相互支援用以进击或拒守的阵形。一说为用以冲锋陷阵的以韦索贯连的人马。
引证解释
亦称“拐子阵”。亦称“拐子马阵”。古骑兵阵法名。选用精锐骑兵为大阵的左右翼相互支援,用以进击或拒守的阵形。一说为用以冲锋陷阵的以韦索贯连的人马。
引宋•曾公亮 《武经总要·东西拐子马阵》:“东西拐子马阵为大阵之左右翼也。本朝西北面行营拐子阵并选精骑夷狄用兵每弓骑暴集,偏攻大阵,一面捍御不及则有奔突之患,因置拐子阵以为救援。”
《宋史·岳飞传》:“初 兀朮 有劲军,皆重鎧,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
《大金国志·熙宗三》:“兀朮 自将牙兵三千往来为援,皆带重甲,三人为伍贯韦索,号‘铁浮屠’,每进一步即用拒马子遮其后示无反顾;復以铁骑马左右翼号‘拐子马’。”
《水浒传》第八四回:“皂雕旂展一派乌云拐子马荡半天杀气。”
清•赵翼 《陔馀丛考·拐子马不始于女真》:“《宋史》谓 金•人善用拐子马……按《晋·载记》:穆帝 时 燕 慕容恪 击 魏 主 冉閔择 鲜卑 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阵而前遂破 閔。则古时已有为之者。”
国语辞典
拐子马
金兀术的劲军。因将武装后的马队每三人连成一个作战单位而得名。
引《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
网络解释
拐子马
在南宋初年“拐子马”是宋人对金军主力两翼骑兵的称呼“拐子马”属于一种轻型或中型骑兵,被布置在两翼可以充分利用其高度的机动性以及集团冲锋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用以对敌军迂回包抄而后突击拐子马分为两种类型一为冲锋陷阵的“重枪拐子马”,后者为轻装上阵、侧翼突袭的”弓箭拐子马“。
-
拐
拼音 guǎi 部首 扌 总笔画 8①转折。例如~弯。②骗。例如~骗。~卖。③走路不稳,跛。例如他走路一~一~的。④走路时帮助支持身体的棍。例如~棍。双~。 -
子
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①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例如~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②植物的果实、种子。例如菜~。瓜~儿。~实。③动物的卵。例如鱼~。蚕~。④幼小的,小的。例如~鸡。~畜。~城。⑤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如~弹( dàn )。棋~儿。⑥与“母”相对。例如~金(利息)。~母扣。~音(辅音)。⑦对人的称呼。例如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⑧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例如孔~。先秦诸~。⑨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如~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⑩用于计时。例如~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⑪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例如~爵。⑫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例如旗~。乱~。胖~。⑬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如敲了两下~门。⑭姓。 -
马
拼音 mǎ 部首 马 总笔画 3①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例如~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②大。例如~蜂。~勺。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