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
fān zhèn gē jù
ㄈㄢ ㄓㄣˋ ㄍㄜ ㄐㄩ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藩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网络解释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某些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留下了大量藩镇。
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绝大部分藩镇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即使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唐末黄巢之乱才出现大量藩镇割据。唐末出现普遍的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唐代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藩镇里的那些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投身军戎充当职业雇佣军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
-
藩
拼音 fān 部首 艹 总笔画 18①篱笆。例如~篱。②屏障,保卫。例如~翰(喻保卫国家的重臣)。③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例如~属。~国。~镇。~邦。削~。称~(自称属国)。 -
镇
拼音 zhèn 部首 钅 总笔画 15①压。例如~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②以武力维持安定。例如~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③安定。例如~静。~定。④军事上重要的地方。例如边防重~。⑤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⑥较大的集市。例如城~。村~。⑦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例如冰~。⑧整个一段时间。例如~日(整天)。⑨时常。例如十年~相随。⑩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⑪姓。 -
割
拼音 gē 部首 刂 总笔画 12①切断,截下,划分出来。例如~让。~地。~弃。~舍。~除。~断。~裂。~据。交~。~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②灾害。例如天降~于我家。 -
据
拼音 jù,jū 部首 扌 总笔画 11①凭依、倚仗。例如~点。~险固守。②占有。例如窃~。盘~。~为己有。③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例如字~。证~。单~。论~。契~。言之有~。④按照。例如~实。~称。依~。~事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