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仁
ér nǚ rén
ㄦˊ ㄋㄩˇ ㄖㄣ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儿女仁
妇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引证解释
妇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引唐•李白 《留别贾舍人至》诗之二:“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
网络解释
儿女仁
儿女仁(儿女仁)
妇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唐 李白 《留别贾舍人至》诗之二:“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
-
儿
拼音 ér 部首 儿 总笔画 2①小孩子。例如婴~。~戏。②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例如男~。~女情。③儿子,男孩子。例如~子。生~育女。④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⑤助詞。例如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
女
拼音 nǚ,rǔ 部首 女 总笔画 3①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例如~人。~士。~流(含轻蔑意)。少( shào )~。②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③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仁
拼音 rén 部首 亻 总笔画 4①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例如~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②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例如核桃~儿。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