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
dà yī tǒng
ㄉㄚˋ ㄧ ㄊㄨㄥ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大一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引证解释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 周 天子。后世因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引《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 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明•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栋梁材自有非常用好保护万岁千年大一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老百姓都希望中国结束分裂的局面形成大一统的山河。”
网络解释
大一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
大
拼音 dà,dài,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①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例如~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②指大小的对比。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③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例如~局。~众。④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例如不~高兴。⑤年长,排行第一。例如老~。⑥敬辞。例如~作。~名。~手笔。⑦时间更远。例如~前年。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⑨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例如~概。~凡。 -
一
拼音 yī 部首 一 总笔画 1①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②纯;专。例如专~。~心~意。③全;满。例如~生。~地水。④相同。例如~样。颜色不~。⑤另外的。例如蟋蟀~名促织。⑥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例如算~算。试~试。⑦乃;竞。例如~至于此。⑧部分联成整体。例如统~。整齐划~。⑨或者。例如~胜~负。⑩初次。例如~见如故。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
统
拼音 tǒng 部首 纟 总笔画 9①总括,总起来。例如~一。~率( shuài )。~帅。~摄(统辖)。~考。~筹。~战。~共。~购~销。②事物的连续关系。例如系~。血~。传( chuán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