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嫡庶的解释
shù

嫡庶

常用词

dí shù

ㄉㄧˊ ㄕㄨˋ

时代词语

嫡庶详解

词语解释

嫡庶dí shù

  • 指嫡子与庶子。

  • 指正妻与妾。

引证解释

  • 指嫡子与庶子。

    《列子·力命》:“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 注:“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
    《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録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
    《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 指正妻与妾。

    宋•王明清 《春娘传》:“我在风尘中常退步况今日有云泥之隔嫡庶之异。”
    清•李渔 《奈何天·闹封》:“况且我那位主人又不是会整纲常,能分嫡庶弹压得妇人倒的。”
    清•袁枚 《续新齐谐·李生遇狐》:“况吾家小叔已定婚某室他日入门,谁为嫡庶?”

国语辞典

嫡庶dí shù

  • 正支与旁系。

    如:「帝王之家常为王位继承权而发生嫡庶冲突流血的事件。」

网络解释

嫡庶

嫡庶是汉语词汇,拼音dí shù,是指嫡子与庶子。语出《列子·力命》:“ 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注:“ 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 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嫡庶”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14
    ①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例如~庶。②正妻所生的。例如~子。~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③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例如~亲。~嗣。④系统最近的,正统的。例如~系。~派。~传。
  • 拼音 shù 部首 广 总笔画 11
    ①众多。例如~务。~物。~绩。富~。②平民,百姓。例如~民。~人。黎~。③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与“嫡”相对。例如~子(妾生的儿子)。~母(嫡出子女称父亲的妾)。~姓(古代称与帝王没有亲属关系的异姓诸侯)。④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竭驽钝,攘除奸凶”。~免于难。~几(a.也许可以,表示希望;b.近似,差不多;c.旧指贤者)。~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