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罪
dǐ zuì
ㄉㄧˇ ㄗㄨㄟˋ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抵罪
抵偿罪责接受应有的惩处。
例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英be punished for a crime;
引证解释
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
引《吕氏春秋·直谏》:“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寧抵罪於王,毋抵罪於先王也。”
《史记·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司马贞 索隐:“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
宋•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冒禁抵罪者不可胜数。”
《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始吾谓世间贪官污吏受财曲法富者纳贿而得全贫者无貲而抵罪,岂意冥府乃更甚焉!”许地山 《凶手》第二幕:“杀人的事是小人干的与小人之兄 孙荣 无涉,情愿自首抵罪。”
国语辞典
抵罪
依犯罪的轻重负其相当的罪责。
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喧传此话到狱中那前日抵罪邻人便当官诉状。」
网络解释
抵罪
抵罪,读音为dǐ zu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