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dă căo jīng shé
ㄉㄚˇ ㄘㄠˇ ㄐㄧㄥ ㄕㄜ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打草惊蛇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例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英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 (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引证解释
亦作“打草蛇惊”。
引语本 宋•郑文宝 《南唐近事》:“王鲁 为 当涂 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 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虵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
元•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鸞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回:“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説何法?’师曰:‘打草蛇惊。’”宋•朱熹 《答黄仁卿书》:“但恐见 黄商伯 狼狈后打草蛇惊,亦不敢放手做事耳。”
国语辞典
打草惊蛇
语本宋·郑文宝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
引《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
打
拼音 dǎ,dá 部首 扌 总笔画 5①击,敲,攻击。例如~击。殴~。~杀。②放出,发出,注入,扎入。例如~炮。~雷。~信号。~电报。③做,造。例如~首饰。~家具。④拨动。例如~算盘。⑤揭,破,凿开。例如~破。~井。⑥举,提起。例如~灯笼。~起精神。⑦涂抹,印,画。例如~蜡。~戳子。⑧写出,开出。例如~证明。⑨捆,扎。例如~包裹。⑩合,结合。例如~伙。~成一片。⑪获取,购取。例如~水。~鱼。⑫除去。例如~消。~杈。⑬定出,计算。例如~算。~腹稿。⑭用,采用,使用。例如~比喻。⑮玩,玩耍。例如~球。⑯截,停,减,退。例如~住。~价儿。⑰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例如~手势。⑱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例如~交道。~短工。⑲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例如~扫。~扰。⑳自,从。例如~哪儿来? -
草
拼音 cǎo 部首 艹 总笔画 9①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例如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②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例如~料。柴~。稻~。③粗糙,不细致。例如~率( 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④汉字的一种书体。例如~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⑤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例如~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⑥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例如~野。~莽。~寇。~贼。⑦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例如~鸡。 -
惊
拼音 jīng 部首 忄 总笔画 11①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例如~车。~群。马~车败。②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例如~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③震动。例如~动。~扰。~堂木。打草~蛇。④出人意料的。例如~喜。 -
蛇
拼音 shé,yí 部首 虫 总笔画 1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例如~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