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长至的解释
cháng zhì

长至

常用词

cháng zhì

ㄔㄤˊ ㄓˋ

时代词语

长至详解

词语解释

长至cháng zhì

  •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孙希旦集解:“孔氏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

引证解释

  • 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参见“长日”。

    《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 ﹞是月也长至"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5f5aa2db3">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孙希旦 集解:“孔氏 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
    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 《太平御览》卷二八引 后魏 崔浩 《女仪》:“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於舅姑践长至之义也。”
    唐•戎昱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诗:“去年长至在 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清•钱谦益 《小至日京口舟中》诗:“偶逢客酒浇长至且拨寒鑪泥 孟光。”

国语辞典

长至cháng zhì

  • 夏至。

    《礼记·月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 冬至。

    《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冬至》:「后魏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于舅姑,践长至之义也。』」唐·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诗:「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网络解释

长至

长至,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有记载。

“长至”单字拆分
  • 拼音 cháng,zhǎng 部首 丿 总笔画 4
    ①两端的距离。例如~度。②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例如~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③优点,专精的技能。例如特~。专~。各有所~。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例如他~于写作。
  • 拼音 zhì 部首总笔画 6
    ①到。例如~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②极、最。例如~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