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蚓秋蛇
chūn yǐn qiū shé
ㄔㄨㄣ ㄧㄣˇ ㄑㄧㄡ ㄕㄜ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亦作:春蛇秋蚓。
引证解释
亦作“春蛇秋蚓”。
引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萧子云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宋•苏轼 《龙尾砚歌》:“麤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明•宋濂 《<史书会要>序》:“近世以来徇末而忘本,濡毫行墨春蛇秋蚓之连翩。”
国语辞典
春蚓秋蛇
语本比喻书法拙劣如蚯蚓和蛇般弯曲。
引《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五首之四:「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
春
拼音 chūn 部首 日 总笔画 9①一年的第一季。例如~季(农历正月至三月)。~节。~色。~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秋(➊春季和秋季;➋指年月;➌指人的年岁,如“~~正富”;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鲁国的《春秋》。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②两性相求的欲望。例如~心。怀~。③生机。例如大地回~。④姓。 -
蚓
拼音 yǐn 部首 虫 总笔画 10◎〔蚯~〕见“蚯”。 -
秋
拼音 qiū 部首 禾 总笔画 9秋,汉字,象形字,甲骨文中的“秋”字像是一只蟋蟀的形状,因为蟋蟀在秋天鸣叫,所以用以表示秋季。秋天,一年四季之一,位于夏季之后,冬季之前,是收获的季节。在秋天,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树叶由绿转黄,最终飘落,农作物成熟,人们开始收割。秋字也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如“愁绪”、“秋思”,以及成语“一叶知秋”,意指通过细微的变化预知大局的发展。 -
蛇
拼音 shé,yí 部首 虫 总笔画 1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例如~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