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繇木条
căo yáo mù tiáo
ㄘㄠˇ ㄧㄠˊ ㄇㄨˋ ㄊㄧㄠ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草繇木条
花草茂盛树木长大。《史记·夏本纪》:“其土黑坟,草繇木条。”
-
草
拼音 cǎo 部首 艹 总笔画 9①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例如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②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例如~料。柴~。稻~。③粗糙,不细致。例如~率( 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④汉字的一种书体。例如~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⑤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例如~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⑥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例如~野。~莽。~寇。~贼。⑦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例如~鸡。 -
繇
拼音 yáo,yóu,zhòu 部首 糸 总笔画 17①随从。《説文•系部》“䌛,隨從也”②草木茂盛貌。也作“蘨”。《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③通“徭”。徭役。《商君書•徕民》:“民無一日之繇,官無數錢之費。”④通“摇”。摇动。《史記•蘇秦列傳》:“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⑤通“謡”。歌谣。《漢書。李尋傳》:“揆山川變動,參人民繇俗。”⑥通“遥”。远。《荀子•禮論》:“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⑦人名用字。“咎繇”即“皐陶”。尧、舜的臣子。《正字通•糸部》:“繇,皐陶,《漢百官表》咎繇,與陶同。”⑧介词。相当于“於”。《爾雅•釋詁上》:“繇,於也。”⑨姓。《後漢書•郅惲傳》:“西部督郵繇延,天資忠良。” -
木
拼音 mù 部首 木 总笔画 4①树类植物的通称。例如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②木料、木制品。例如~材。~器。~刻。~匠。~已成舟。③棺材。例如棺~。④质朴。例如~讷(朴实迟钝)。⑤呆笨。例如~鸡。⑥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例如麻~。⑦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⑧姓。 -
条
拼音 tiáo,tiāo 部首 夂 总笔画 7①植物的细长枝。例如枝~。柳~儿。荆~。②泛称条形的东西。例如~子。面~儿。便( biàn )~儿。金~。铁~。③细长的形状。例如~形。~纹。~案。~几( jī )。~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④项目,分项目的。例如~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⑤层次,秩序。例如~理。~贯。有~不紊。⑥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