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体
cháng qìng tǐ
ㄔㄤˊ ㄑㄧㄥˋ ㄊㄧ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长庆体
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体。元稹与白居易友善诗歌风格相近似元有《元氏长庆集》而白有《白氏长庆集》,皆成书于唐穆宗长庆年间,故称元白诗体为“长庆体”。
引证解释
唐•诗人 元稹、白居易 的诗体。 元稹 与 白居易 友善诗歌风格相近似, 元•有《元氏长庆集》而 白 有《白氏长庆集》,皆成书于 唐•穆宗 长庆 年间故称 元•白 诗体为“长庆体”。
引《通雅·释诂·缀集》:“元和体、长庆体则以年号名也。”
国语辞典
长庆体
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其特点为:从内容上看常选取典型的人物或事件以反映具时代和社会意义的主题;从形式上看为七言歌行;从表现手法和文字风格上看以铺叙为主兼重叙事与抒情结合文字则力求丰富多采婉丽缠绵。
网络解释
长庆体
“长庆体”之称始于宋人,缘于白居易、元稹的文集名。长庆四年十二月元稹将白居易的诗文编定为五十卷,命名为《白氏长庆集》;元稹自己的文集亦题名《元氏长庆集》。 故“长庆体”即元白体之别名。清以后其内涵所指逐渐确定下来成了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那种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之专用名词。“长庆体”相对固定的题材类型有二:一是通过铺陈某一人的遭遇以见朝廷政治的得失。二是通过描写某一宫廷苑囿的变迁以见国运的兴衰从中寄托对于朝政的殷忧。-
长
拼音 cháng,zhǎng 部首 丿 总笔画 4①两端的距离。例如~度。②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例如~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③优点,专精的技能。例如特~。专~。各有所~。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例如他~于写作。 -
庆
拼音 qìng 部首 广 总笔画 6①祝贺。例如~贺。~祝。~幸。~典。~功。②可祝贺的事。例如国~。大~。③姓。 -
体
拼音 tǐ,tī 部首 亻 总笔画 7①人、动物的全身。例如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②身体的一部分。例如四~。五~投地。③事物的本身或全部。例如物~。主~。群~。④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例如固~。液~。~积。⑤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例如~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⑥事物的格局、规矩。例如~系。~制。⑦亲身经验、领悟。例如~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 xíng )。⑧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例如~谅。~贴。~恤。⑨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