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蚕桑的解释
cán sāng

蚕桑

常用词

cán sāng

ㄘㄢˊ ㄙㄤ

时代词语

蚕桑详解

词语解释

蚕桑cán sāng

  • 养蚕与种桑。

引证解释

  • 养蚕与种桑。

    《管子·山权数》:“民之通於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土地肥美宜五穀。知蚕桑,作縑布。”
    宋•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五:“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清•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记》:“盖东南蚕桑之盛,莫过於 湖州。”

网络解释

蚕桑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2008年6月7日蚕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蚕桑”单字拆分
  • 拼音 cán 部首总笔画 10
    ◎昆虫,有“家蚕”和“柞( zuò )蚕”,通常指“家蚕”,吃桑叶,吐丝做茧。丝可织绸缎。“柞蚕”吃柞树叶,丝可织茧绸。例如~丝。~茧。~食。~宝宝(蚕的爱称)。
  • 拼音 sāng 部首总笔画 10
    ①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例如~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