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淳化阁帖的解释
chún huà tiē

淳化阁帖

常用词

chún huà gé tiē

ㄔㄨㄣˊ ㄏㄨㄚˋ ㄍㄜˊ ㄊㄧㄝ

时代词语

淳化阁帖详解

词语解释

淳化阁帖chún huà gé tiē

  • 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十卷。公元992年宋太宗出秘阁(帝王收藏图书处)所藏历代法书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而成。此后历代多有翻刻。虽采择未精但古人法书颇赖之以传。自此刻帖盛行后世因称此帖为“法帖之祖”。

国语辞典

淳化阁帖chún huà gé tiē

  • 宋太宗淳化三年出淳化阁所藏汉、魏、晋、唐列朝名人墨迹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于板上称为「淳化秘阁法帖」。共十卷古人法书,赖此以传。

网络解释

淳化阁帖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淳化阁帖”单字拆分
  • 拼音 chún,zhūn 部首总笔画 11
    ①朴实。例如~朴。~厚。~古。~风(质朴敦厚的风气)。②成对。③古同“醇”,酒味厚、纯。
  • 拼音 huà,huā 部首总笔画 4
    ①性质或形态改变。例如变~。分~。僵~。教( 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②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例如~缘。~斋。③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例如丑~。绿~。④习俗,风气。例如有伤风~。⑤特指“化学”例如~工。~纤。~肥。
  • 拼音部首总笔画 9
    ①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例如楼~。滕王~。~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②特指女子的卧房。例如闺~。出~(出嫁)。③小木头房子。例如~子。~楼。④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例如内~(简称“阁”)。组~。入~。⑤古同“搁”,停止。
  • 拼音 tiè,tiě,tiē 部首总笔画 8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例如碑~。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