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
cáng zhū míng shān
ㄘㄤˊ ㄓㄨ ㄇㄧㄥˊ ㄕㄢ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藏诸名山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引证解释
亦作“藏之名山”。
引语出 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僕偿前辱之责。”
《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 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国语辞典
藏诸名山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
引明·袁宏道〈哭江进之·序〉:「郎君幸尽以诸稿属我我当为进之删定,藏诸名山,以俟后世子云也。」
-
藏
拼音 cáng,zàng 部首 艹 总笔画 17①隐避起来。例如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②收存起来。例如收~。~品。~书。储~。 -
诸
拼音 zhū 部首 讠 总笔画 10①众,许多。例如~位。~君。~侯。②“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例如投~渤海之尾。③犹“之”:“能事~乎?”。④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⑤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⑥姓。 -
名
拼音 míng 部首 夕 总笔画 6①人或事物的称谓。例如~字。~氏。~姓。~义。~分( 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②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③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如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④叫出,说出。例如不可~状。⑤声誉。例如~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⑥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例如~人。~士。~师。~将( 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⑦占有。例如不~一文。⑧量词,用于人。例如三~工人。 -
山
拼音 shān 部首 山 总笔画 3①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例如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②形状像山的。例如~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③形容大声。例如~响。~呼万岁。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