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引法
chāo yǐn fă
ㄔㄠ ㄧㄣˇ ㄈㄚˇ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钞引法
纸币的发行制度。
引证解释
纸币的发行制度。
引《金史·食货志三》:“户部尚书 蔡松年 復钞引法遂製交钞,与钱并用。”
亦省作“钞法”。 《金史·食货志三》:“若与银均纳则彼增此减,理必偏胜,至碍钞法。”
元•刘祁 《归潜志》卷十:“及 高巖夫 为三司副使倡行钞法,初甚贵重过於钱,以其便于持行也。”
《明史·太祖纪二》:“三月辛酉立钞法。”
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网络解释
钞引法
钞引法,读音chāo yǐn fǎ,汉语词语,释义是纸币的发行制度,出处是《金史·食货志三》。
-
钞
拼音 chāo 部首 钅 总笔画 9①同“抄”。②纸币。例如~票。现~。兑换外~。 -
引
拼音 yǐn 部首 弓 总笔画 4①拉,伸。例如~力。~颈。~而不发。~吭高歌。②领,招来。例如~见。~子。~言。~导。~荐。抛砖~玉。③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例如~文。~用。援~。④退却。例如~退。~避。⑤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⑥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如发~(出殡)。 -
法
拼音 fǎ 部首 氵 总笔画 8①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例如~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②处理事物的手段。例如办~。设~。手~。写~。③仿效。例如效~。④标准,规范,可仿效的。例如~式。~帖。⑤佛家的道理。例如佛~。~号。~轮。~像。~门。⑥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例如~师。~器。~事。⑦指“法国”例如~文。~式大菜。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