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柴桑的解释
chái sāng

柴桑

常用词

chái sāng

ㄔㄞˊ ㄙㄤ

时代词语

柴桑详解

词语解释

柴桑chái sāng

  • 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 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 《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引证解释

  • 古县名。 西汉•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晋•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沦餘波乎 柴桑。”

  • 借指 晋•陶潜。因其故里在 柴桑,故称。

    清•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 《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国语辞典

柴桑chái sāng

  • 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 借指故里。

    唐·杜甫〈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网络解释

柴桑 (江西地名)

柴桑区,古称柴桑县,原名九江县为江西省九江市市辖区,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北与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隔长江为界,东北部飞地江洲镇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隔鄱阳湖与湖口县相望隔长江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为界。

柴桑区全境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地区属于鄱阳湖冲积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南和西南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岗地东北和西北部沿江滨湖一带地势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冲积平原和洲地。

柴桑区,现下辖7个镇、5个乡、3个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沙河街镇,总人口33.16万(2015年末数据)。

柴桑区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铁路沙北编组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公里。境内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西省调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4号)文件已同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柴桑区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庐山北路168号。

柴桑 (汉语词语)

chái sāng

ㄔㄞˊ ㄙㄤ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馀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浔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觞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柴桑”单字拆分
  • 拼音 chái 部首总笔画 10
    ①烧火用的草木。例如~草。~火。~门。火~。木~。②烧柴祭天:“~于上帝”。③瘦,不松软。例如~鸡。~心。④姓。
  • 拼音 sāng 部首总笔画 10
    ①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例如~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