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chán yuān zhī méng
ㄔㄢˊ ㄩㄢ ㄓ ㄇㄥˊ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国语辞典
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网络解释
澶渊之盟 (历史事件)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
澶
拼音 chán 部首 氵 总笔画 16①〔~渊〕a.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b.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萧山市一带。②水流平静。例如~湉。 -
渊
拼音 yuān 部首 氵 总笔画 11①深水,潭。例如~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②深。例如~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③姓。 -
之
拼音 zhī 部首 丶 总笔画 3①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例如赤子~心。②助词,表示修饰关系。例如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④代词,代替人或事物。例如置~度外。等闲视~。⑤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⑥虚用,无所指。例如久而久~。⑦往,到:“吾欲~南海”。 -
盟
拼音 méng 部首 皿 总笔画 13①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例如~军。~友。同~国。~约。山~海誓。②指结拜弟兄。例如~兄。~弟。③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④发(誓)例如~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