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词典 > 八声甘州的解释
shēng gān zhōu

八声甘州

常用词

bā shēng gān zhōu

ㄅㄚ ㄕㄥ ㄍㄢ ㄓㄡ

时代词语

八声甘州详解

词语解释

八声甘州bā shēng gān zhōu

  • 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 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引证解释

  • 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 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词谱》卷二五:“按此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

    《乐章集》亦注仙吕调 周密 词名《甘州》 张炎 词因 柳 词有‘对萧萧暮雨洒江天’句更名《萧萧雨》, 白朴 词名《讌瑶池》。”

  • 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网络解释

八声甘州 (词牌名)

八声甘州,词牌名,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源于唐代边塞曲。《词谱》以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正体此体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另有变体六种。代表作品有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辛弃疾《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

“八声甘州”单字拆分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例如~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 拼音 shēng 部首总笔画 7
    ①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例如~音。~带。②消息,音讯。例如~息。不通~气。③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例如~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④名誉。例如名~。⑤音乐歌舞。例如~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 拼音 gān 部首总笔画 5
    ①甜,味道好。例如~甜。~苦。~冽。~落。~之如饴。同~共苦。~旨(美味的食物)。②美好。例如~雨(适时而有益于农事的雨)。~霖。③自愿,乐意。例如~愿。~拜下风。④姓。
  • 拼音 zhōu 部首总笔画 6
    ①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例如~县。杭~。②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例如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