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
bā guó lián jūn
ㄅㄚ ㄍㄨㄛˊ ㄌㄧㄢˊ ㄐㄩㄣ
时代词语
词语解释
八国联军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帝国主义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出兵以瓜分中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掠夺财物残杀人民。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不久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侵略军增至十万人。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外,其余撤回本国。
引证解释
公元1900年 英、美、德、法、俄、日、意、奥 八国为了扑灭我国 义和团 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阴谋瓜分 中国 而组成的侵略军队。八国联军攻占了 天津、北京 等地于1901年强迫 清 政府签定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国语辞典
八国联军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义、奥八国共组联军攻陷北京,史称为「八国联军」。
网络解释
八国联军 (八国联合侵华军队)
八国联军(英语:Eight-Nation Alliance;法语:Alliance des huit nations;德语:Vereinigte acht Staaten;俄语:союзных сил;日语:八カ国同盟;意大利语:Forze alleate di Otto;匈牙利语:Nyolcnemzeti szövetség)。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清朝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声明:本词条介绍的是八个国家联合部队关于八国联军的军事行动,请查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词条。
-
八
拼音 bā 部首 八 总笔画 2◎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例如~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
国
拼音 guó 部首 囗 总笔画 8①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例如~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②特指中国的。例如~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③姓。 -
联
拼音 lián 部首 耳 总笔画 12①连结,结合。例如~合。~结。~系。~络。~盟。~邦。~袂。~名。~想。~姻。~营。珠~璧合。②对偶的语句。例如对~。挽~。楹~。上~。下~。③古代户口编制的名称,十人为联。 -
军
拼音 jūn 部首 冖 总笔画 6①武装部队。例如~威。~服。行( 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②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③泛指有组织的集体。例如劳动大~。